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2021.02.26墾保字第1100002836號令訂定發布
一、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(以下簡稱本處)為管理園區海域一般管制區垂釣行為,特訂定本要點。
二、於本園區海域一般管制區,得以岸釣或船釣方式,依許可釣獲之魚種、尺寸垂釣魚類(如下表一)。
三、岸釣活動應於指定之範圍進行(如下表二及圖一),船釣活動則應於距岸三百公尺以外之海域一般管制區操作。
四、垂釣者應向本處申請垂釣認同卡後,始得在本園區海域一般管制區進行垂釣活動,垂釣期間應配合本處進行稽查。
五、垂釣時禁止採捕當地活體動物作為誘餌,每人最高僅得同時使用二支釣竿各二枚釣鉤進行垂釣。
六、為維護魚類產卵環境,每年四月至五月期間禁止垂釣。
七、垂釣者應注意垂釣地點之安全性,並自備救生衣、防滑鞋及通訊手機等安全裝備。如遇颱風警報及其他突發事件,為確保垂釣安全,應依中央氣象局警報警戒範圍及期間與本處公告,禁止一切垂釣活動。在垂釣活動中如遇前述警報及本處禁令時,應立即中止。
八、垂釣者不可使用佈灑誘餌集魚,並應於活動結束後,將其攜帶物品或廢棄物帶離垂釣區域之現場。
一、全長(吻端至尾鰭端)10公分(含)以上之可垂釣魚種
孟加拉豆娘魚(剪破布) | 梭地豆良魚(剪破布) |
六線豆娘魚(剪破布) | 烏伊蘭擬金眼鯛(三角仔) |
條紋豆娘魚(剪破布) | 短棘鰏(三角仔) |
五絲馬鮁(午仔) | 褐籃子魚(臭肚) |
六絲馬鮁(午仔) | 點籃子魚(臭肚) |
黑棘鯛(烏格) | 黑籃子魚(臭肚) |
花身鯻(雞魚) | 哈氏錦魚(四齒) |
南洋美銀漢魚(硬鱗) | 五帶錦魚(四齒) |
鯔形湯鯉(花尾) | - |
二、全長(吻端至尾鰭端)20公分(含)以上之可垂釣魚種
烏尾鮗(烏尾冬) | 蒂爾烏尾鮗(烏尾冬) |
黃藍背烏尾鮗(烏尾冬) | 薛氏凡鯔(烏魚) |
馬氏烏尾鮗(烏尾冬) | 長鰭凡鯔(烏魚) |
雙帶烏尾鮗(烏尾冬) | 大鱗龜鮻(烏仔魚) |
南方舵魚(白毛) | 真鰺(巴攏) |
低鰭舵魚(白毛) | 鱷形叉尾鶴鱵(鶴仔) |
黃帶瓜子鱲(黑毛) | 斑鱵(水針) |
虱目魚 | 長身園鰺(四破) |
三、全長(吻端至尾鰭端)50公分(含)以上之可垂釣魚種
鬼頭刀 | 巴鰹(煙仔) |
海鱺 | 鰆(土魠) |
白帶魚 | 黃鰭鮪(串仔) |
巴拉金梭魚(金梭) | 小黃鰭鮪(串仔) |
棘鰆(石喬) | 浪人鰺(牛港鰺) |
圓花鰹 | 無齒鰺(黃瓜) |
扁花鰹 | 雙帶鰺 |
正鰹(柴魚) | 紅甘鰺(紅甘) |
裸鰹 | - |
垂釣點編號 | 緯度 | 經度 | 備註 (以下連結為 依前列經緯度查詢 之Google Map地圖) |
1 | 22°3.351’ 22°3.079’ |
120°42.029’ 120°41.748’ |
保力溪河口以南至海生館內(岸巡龜山廳舍)以北之海岸約750公尺。 |
2 | 22°2.393’ 22°2.056’ |
120°41.676’ 120°41.301’ |
後灣港以南之海岸海岸約900公尺。 |
3 | 21°59.088’ 21°58.349’ |
120°42.709’ 120°42.951’ |
山海漁港以南至紅柴漁港以北之海岸約1,400公尺。 |
4 | 21°56.065’ 21°56.034’ |
120°42.670’ 120°42.766’ |
白沙沙灘以北(北勢鼻)之海岸約170公尺。 |
5 | 21°55.607’ 21°55.742’ |
120°44.382’ 120°44.594’ |
下潭仔至雷打石之海岸約450公尺。 |
6 | 21°56.469’ 21°56.343’ |
120°47.899’ 120°48.157’ |
青蛙石南側周圍之海岸約600公尺。 |
7 | 21°56.308’ 21°56.041’ |
120°48.371’ 120°49.015’ |
小灣沙灘以南至船帆石沙灘以北之海岸約1,300公尺。 |
8 | 21°54.249’ 21°54.167’ |
120°50.885’ 120°50.890’ |
鼻頭漁港至蒼海亭之海岸約180公尺 。 |
9 | 21°53.828’ 21°53.824’ |
120°51.349’ 120°51.460’ |
最南點西北之海岸約180公尺。 |
10 | 21°58.723’ 21°59.127’ |
120°50.631’ 120°50.716’ |
港口溪河口以南至興海漁港以北之沙灘海岸約800公尺。 |
11 | 21°59.577’ 22°0.386’ |
120°51.754’ 120°52.616’ |
佳樂水風景區停車場以北至軍艦岩以南之海岸約2,200公尺。 |
#本文同步發表於 漁港,我們來了